第1163章.二虎离山._摄政大明
笔趣阁 > 摄政大明 > 第1163章.二虎离山.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163章.二虎离山.

  ……

  ……

  朝廷中枢针对南京六部的收权计划,表面上乃是七皇子朱和坚与太子太师王保仁二人坐镇于南京城内全权负责,但因为关系重大的缘故,德庆皇帝当然也不可能完全放权,这段时间以来可谓是全程关注,无论是南京城内的风吹草动,还是执行计划之际的诸般细节,德庆皇帝皆是会通过八百里快马加急第一时间收到消息。

  所以,朱和坚与王保仁二人打算在三月初九这一天于南京城内引发一场小规模暴动、趁机彻底架空南京六部的事情,德庆皇帝同样是第一时间收到了消息。

  收到消息之后,德庆皇帝自然是不敢怠慢,立刻召来了众位阁老与六部尚书议事。

  时至今日,朝廷中枢乃是“周党”、“赵党”、“新太.子党”三足鼎力之势,各位阁老与部臣也大多是出身于这三派。

  其中,周尚景、赵俊臣二人在南京境内皆有暗中布置,七皇子朱和坚则是亲自前往南京坐镇,所以朝廷中枢的众位高层官员对于南京城的局势变化也皆是了然于心,收到相关消息的时间并不比德庆皇帝慢上多少。

  所以,当众位阁老与尚书抵达御书房之际,绝大多数人对于后续事情都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对于南京局势也皆是有心中预案。

  然而,众位臣子见到德庆皇帝之后,德庆皇帝的决策与反应,依然是出乎了绝大多数人的意料。

  毕竟,南京之事不仅是关系到了朝廷中枢的集权,还关系到储君废立,所以德庆皇帝也就完全认真了起来。

  不得不说,一旦是德庆皇帝收敛了心中傲慢、完全认真起来,他的政治手腕绝不比周尚景相差多少。

  *

  御书房内,众位阁老与尚书到齐之后,德庆皇帝首先向众人通报了王保仁的下一步计划,表示三月初九这一天南京城内将会发生一场针对于南京六部的小规模暴动,朝廷中枢的收权计划至此也进入了收尾阶段。

  随后,德庆皇帝环视了众位臣子一眼,目光又在周尚景与赵俊臣二人的脸上稍稍停顿片刻,然后就缓缓说道:“从目前情况来看,朝廷的收权计划还算是一切顺利,或许可以一举而竟成全功,但朕却不敢过于乐观,心里依然是隐隐有些不安。”

  顿了顿后,德庆皇帝的表情愈发肃穆,又说道:“而朕的心中不安,主要是针对于南京城接下来就要发生的那场民间暴乱!

  虽然朕也明白,南直隶境内的百姓们还算是生活富裕,就算是一时脑热参与到这场暴乱之中,也绝不会立场坚定,而且这场暴动主要是针对于南京六部、而不是朝廷中枢,王保仁那边也算是准备充分……但这种事情,实在是变数太多,一旦是失去了控制、让暴乱规模不断扩大,那就有动摇江山根基的风险,所以朕必须要格外准备充分才行!

  也正因为如此,朕虽然信任王保仁的能力与手段,但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朕认为还必须要另外安排一位有经验、有魄力的柱国之臣,前往临近南直隶以北的淮阴府附近坐镇、随时准备出手收拾乱局!”

  说到这里,德庆皇帝的目光再次落在了周尚景的老脸上,神态间满是不容拒绝的圣意已决,继续说道:“朕认为,这般重任,唯有周首辅可以担当!

  恰好,淮阴附近最近闹了水患,所以朕已经草拟了一份圣旨,就由周首辅亲自前往淮阴巡察,趁机在那边滞留一段时间、观察南直隶的局势,若是南京局势发展一切顺利,周首辅也无需有任何动作,但若是南京城的局势有失控之忧,就要立刻进入南直隶境内调动一切力量、接管一切事宜,以确保南京暴乱的规模范围绝对不能扩散扩大!”

  听到德庆皇帝的这般吩咐,御书房内的众位重臣一时间皆是表情微变!

  毫无疑问,周尚景乃是朝堂臣权的代表人物,这些年来从未离开过庙堂权力中心,也一直是与德庆皇帝明争暗斗,若非是周尚景的明暗抗衡,以德庆皇帝的手段与心性,皇权早就压倒了臣权,而不是像现在这般皇权与臣权相互制衡。

  与此同时,也同样因为周尚景一直坐镇于庙堂中心,所以百官之中的众位野心家也皆是不敢轻易生事,就算是赵俊臣最近也受到了周尚景的处处压制。

  这一次,德庆皇帝却是趁着南京变故的机会,要把周尚景调离庙堂权力中心一段时间,而庙堂之中一旦是失去了周尚景的坐镇,任谁也无法预测这段时间将会发生何种变故。

  可以说,在许多人的心中,周尚景离开京城中枢这件事情的重要性,还要更大于南京城的后续变故。

  然而,德庆皇帝的态度极为坚决,理由也是光明正大,有几位重臣虽然心有异议,一时间却也无法寻到理由反驳。

  于是,御书房内陷入了短暂的沉默,所有人皆是没有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即使是周尚景也似乎没有预料到德庆皇帝的这般决定,表情微变之后就沉默不语,迟迟没有回应。

  最终,阁老李和经过了短暂的思索与犹豫之后,率先开口打破了沉默,扬声道:“陛下,周首辅固然是柱国之臣,有他前往南直隶附近坐镇也固然是万无一失,但周首辅的年岁大了、精力不济,最近更是身体情况不佳,恐怕是经不起舟车劳顿,所以老臣愿意毛遂自荐、代替周首辅前往!”

  随后,吏部尚书宋启文、刑部尚书张伯崇二人也纷纷开口主动请缨,与李和一样表示想要代替周尚景担负重任,所用理由也与李和相同,皆是认为周尚景近期的身体情况不佳,不适合过于劳心劳力。

  这几人皆是“周党”的核心人物,也皆是明白周尚景乃是“周党”、乃至于庙堂中枢的主心骨,“周党”与庙堂中枢可以暂时失去他们几人的协助,但绝不能离开周尚景的坐镇,所以他们也皆是愿意承担风险、代替周尚景担负这项朝廷重任。

  然而,听到这几人的主动请缨之后,德庆皇帝却是完全不给他们面子,冷声道:“李阁老经验丰富、威望高卓,固然也堪称是柱国之臣,但你更擅长于调和手段,总是稍缺一些魄力,平时也就罢了,但并不是力挽狂澜的最佳人选……至于宋尚书与张尚书两位,则是经验与威望有些欠缺,依然不能算是上佳人选,依朕的看法,此事的最佳人选只能是周首辅,除了周首辅之外,并无更合适人选!”

  说到这里,德庆皇帝的目光紧紧盯着周尚景,再次逼问道:“如何?周首辅一向是忠君体国,这次可愿意再一次为朝廷分忧?”

  德庆皇帝已经把话说到这般地步,周尚景就算是想开口拒绝也无可能了。

  于是,周尚景的目光转向了赵俊臣,似乎是希望赵俊臣能主动站出来帮自己阻止此事。

  然而,此时的赵俊臣却是眼观鼻、鼻观口,完全没有反应。

  见到这般情况,周尚景的眼中闪过了一丝失望,又轻叹了一声之后,遍布皱褶的老脸上满是疲态,但还是向德庆皇帝拱手答道:“既然陛下您这般信任老臣,老臣自然是责无旁贷、全力以赴!到了明天早朝结束之后,老臣就立刻动身离京、前往淮阴巡察坐镇!”

  听到周尚景的这般说法,御书房内的众位大臣一时间皆是心绪急转,不断思考着周尚景离开京城中枢之后的局势变化。

  其中,相较于其它几位阁老与尚书,一直不动神色、沉默旁观的赵俊臣,所联想到的情况还要更多一些。

  “很显然,德庆皇帝已经从南京城那边收到了消息,发现自己最初为朱和坚所制定的趋利避害之计已经遭到破解,因为周尚景利用造势手段,已经把朱和坚逼到了‘众望所归’的尴尬境地,所以朱和坚必须要亲自出面主持南京局势……

  这般情况之下,德庆皇帝必然是心中羞怒,既忌恨周尚景的手段更高一筹,也恼怒周尚景与朱和坚处处刁难,所以他才会这般不容置疑,必须让周尚景亲自出马前往南直隶附近坐镇幕后!

  这样一来,德庆皇帝的这般做法明面上是为了确保南京局势的万无一失,实际上则是把周尚景与朱和坚二人的功过得失绑定在一起,让周尚景不敢过于针对朱和坚,就算是朱和坚今后处理南京局势之际有了失误、让局面失控,周尚景出于职责也必须要出手保驾护航、收拾残局,为朱和坚再次营造了一个有功无过的有利局面!

  与此同时,德庆皇帝也很清楚周尚景最近身体情况不佳,却依然逼迫周尚景亲自出京,让周尚景舟车劳顿、耗心耗力,也算是一种表达不满的警告手段……再等到周尚景离开京城之后,德庆皇帝也必然会另有动作,趁机扩张皇权、打压臣权……倒是挑了一个好时机、好借口!”

  想到这里,赵俊臣忌惮于德庆皇帝的手段之余,也同样开始思索周尚景离开京城中枢之后一段时间的庙堂局势变化。

  其实,德庆皇帝刚才说庙堂百官之中唯有周尚景一人有威望、有能力在南京局势失控之际出手力挽狂澜,这般说法并不准确,因为赵俊臣虽然年纪尚轻,但他近年来的文武功绩却是极为显赫、足以名留青史,自然可以代替周尚景前往淮阴府巡察坐镇,一旦是南京局势有变,以赵俊臣的手段能力也足以力挽狂澜。

  所以,若是赵俊臣刚才像是李和、宋启文、张伯崇等人一般主动请缨,表态要代替周尚景担负重任,德庆皇帝也很难寻到理由反驳。

  然而,赵俊臣却是心中另有算计,所以选择了袖手旁观。

  近年来,因为周尚景的各种压制与掣肘,赵俊臣许多时候做事之际总是束手束脚、事倍功半,所以赵俊臣也乐意见到周尚景暂时离开京城中枢,趁着这段时间足以让赵俊臣办成许多事情。

  虽然说,赵俊臣代替周尚景前往淮阴府巡察坐镇之后,与南京城的消息沟通更为方便,甚至可以亲自指挥自己布置在南京城内的各方力量做事,然后就可以从南京官场攫取更多好处,但相较于赵俊臣另外一些计划的实行,南京官场的那些好处也就相形见拙了。

  正是出于这般算计,赵俊臣完全不打算阻止德庆皇帝的算计,任由德庆皇帝逼着周尚景离开庙堂中枢,打算趁机为自己攫取利益。

  “让周尚景离开京城中枢一段时间,对他本身其实也有好处……毕竟,朱和坚一直都在利用御膳房的渠道、让周尚景不断服用金刚石粉末、损害周尚景的肠胃器官,而周尚景离开京城这段时间,也就远离了朱和坚的暗中毒害,身体情况反而不会继续恶化,可以坚持更长时间……

  恩,我还可以让章神医或者温神医跟着周尚景一同离开京城,趁机为他调理身体……从这方面而言,我这次虽是袖手旁观,但也算是对得起周尚景了!”

  想到这里,赵俊臣心中更是再无任何愧疚,只等着周尚景离开京城中枢之后放手大干一场了。

  然而,赵俊臣心中的如意算盘虽然啪啪作响,但正所谓机关算尽太聪明,德庆皇帝见到周尚景同意了自己的要求之后,却是下一刻就把目光转到了赵俊臣的身上。

  “有周首辅前往南直隶附近坐镇巡视、随时都可以出手收拾局面,朕也就安心了,周阁老不愧是忠君体国的江山柱石,朕心甚慰,若是庙堂百官皆像是周首辅这般深明大义、大公无私,朕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而现在,除了南京那边的后续变故之外,朕还有一块心病,那就是辽东军镇之事,自从朕接受了建州女真的纳贡称臣之后,朝廷中枢就一直都想要削减辽东防区的军需耗费,否则每年都要投向辽东数百万两银子,朝廷财政实在是压力太大!

  但辽东军镇却是完全不懂得体恤朝廷的难处,处处阳奉阴违,今天说是发生了民乱,明天说是出现了兵变,后天又说建州女真出兵挑衅,总而言之就是拖着不愿意削减军费……”

  听到这里,赵俊臣不由是再次表情微变,隐隐间已经猜到了德庆皇帝的后续说法。

  果然,德庆皇帝又继续说道:“昨天,辽东那边传来奏疏,说建州女真再次出兵挑衅,趁机向朝廷索要钱粮,虽然辽东军镇的奏疏看似言之凿凿,但朕却不相信他们的说辞,所以朕打算同样派出一位重臣前往辽东巡察……

  朕也知道,辽东军镇的事情很复杂,并不是短时间就能改变局面,必须要徐徐图之,这次派去重臣巡视辽东,倒也不是必须要立刻改变辽东现状,但必须要趁机展现朝廷中枢的威仪与决心,敲打一下辽东的那些军头,让辽东军镇明白朕与朝廷并不是随意可欺!”

  说完,德庆皇帝目光炯炯的盯着赵俊臣,又问道:“赵爱卿,你可愿意代表朝廷前往辽东走一趟、像周首辅一样为朕分忧?”

  德庆皇帝此时看似是询问赵俊臣的意见,但态度依然是不容置疑。

  此前德庆皇帝要让周尚景离开京城南下的时候,以赵俊臣为首的“赵党”官员皆是选择了袖手旁观,而现在德庆皇帝则是又要让赵俊臣离开京城北上辽东,自然也不可能指望以周尚景为首的“周党”众人能站出来说一句公道话。

  所以,在德庆皇帝的询问之下,赵俊臣只好是硬着头皮率先提出异议,道:“陛下明鉴,臣自然是愿意为君分忧,但庙堂财政刚刚进入正轨,还离不开臣,臣只怕自己离开京城中枢之后,庙堂财政会再次陷入混乱,只怕是得不偿失……”

  事实上,当初赵俊臣愿意主动前往陕甘三边火中取栗,乃是因为陕甘三边的各地驻军皆是拥兵自重、各自为战,相互间并不是铁板一块,所以赵俊臣有信心利用拉拢与敲打的手段、逐步控制陕甘三边的文武官员,也就可以趁机插手兵权。

  但辽东军镇的情况却是完全不同,经过百余年的局势变化,辽东军镇内部虽然不能说是铁板一块,但已是形成了一个同进同退的利益共同体,辽东境内的众位将领相较于陕甘三边也要更为团结,还极为排外。

  所以,赵俊臣就算是前往辽东,也不可能插手辽东军镇的兵权,又或者是把辽东军镇收为己用,反而还会因为辽东集团的排外心理而承担一定的风险——这些年来,死在辽东军镇的内廷监军与外朝大臣早已超过十指之数、

  若是平常时候,赵俊臣前往辽东走一趟也就罢了,毕竟德庆皇帝并没有要求赵俊臣立刻解决辽东军镇的拥兵自重顽疾,只是让赵俊臣设法敲打辽东军镇的那些军头一番,但目前的局势之下,赵俊臣却是无论如何也不甘心离开庙堂中枢。

  然而,赵俊臣的反驳之言刚刚还未说完,也不等几位“赵党”官员出言附和,德庆皇帝就已经摆手道:“既然朝廷财政已经初入正轨,赵爱卿暂时离开庙堂中枢一段时间应该也无大碍!更何况,辽东防区距离京城不远,道路也算方便,赵爱卿的任务也只是代表朝廷中枢敲打辽东军镇一番,想必很快就会返回京城,就算是庙堂财政在此期间稍有混乱,相信等到赵爱卿返回京城之后也很快就可以拨乱反正。”

  说到这里,德庆皇帝见赵俊臣依然不愿答应,顿时是声音稍冷,又问道:“怎么?赵爱卿当真是不愿为朕分忧?”

  德庆皇帝把话说到这般地步,赵俊臣自然是无法继续反驳。

  而且,从德庆皇帝刚才那一番话,赵俊臣也察觉到了德庆皇帝的心中决意!

  这段时间以来,赵俊臣一直都把朝廷财政离不开自己的情况视为依仗,也明说了自己一旦离开京城之后朝廷财政会陷入混乱,若是平常情况,德庆皇帝这个时候出于大局考虑就会稍作妥协,但这一次德庆皇帝却是明确表示——无论朝廷财政是否会陷入混乱,赵俊臣都必须要离开京城一段时间、前往辽东一趟——这无疑是表明了德庆皇帝的坚定决心。

  察觉到了德庆皇帝的坚决态度之后,赵俊臣也知道事情已是无法挽回,不由是心中暗暗后悔。

  “德庆皇帝显然已经无法容忍我的庙堂权势进一步扩大了,所以他这一次把周尚景调离庙堂中枢之际,也不会让我独自留在京城之中一家独大、坐收渔翁之利,所以也要逼着我同样离开京城一段时间……

  而且德庆皇帝今天的诸般做法,显然也是调虎离山之计,把我与周尚景二人同时调离京城中枢之后,他可谓是完全失去了来自于臣权的掣肘,许多事情也就可以放手而为了……

  我总觉得,德庆皇帝这一次的诸般做法,决心异常之大,必然是想要趁机搞一些大动作,而无论是让周尚景南下坐镇确保南京变故之万全,还是让我动身北上敲打辽东军镇,都只是他的顺手为之罢了……

  但德庆皇帝的这些做法,可谓是毫无预兆,我也算是很了解德庆皇帝了,竟是无法猜出他此时的真实想法,这般情况当真是让人如坐针毡!

  唉!也是我刚才太过短视了,眼睛只顾盯着自己的利益扩张,并没有第一时间反对德庆皇帝安排周尚景出京南下巡视的事情……如今也只能是自食苦果。”

  想到这里,赵俊臣忍不住转头看了周尚景一眼,却发现周尚景此时也正打量着自己,他老脸上的表情同样严肃,盯着赵俊臣的目光之中更是充满了诘责之意。

  赵俊臣很快就避开了与周尚景的目光接触,然后就在德庆皇帝的逼视之下,同样是拱手躬身道:“既然陛下这般信任于臣,臣也同样是责无旁贷!就与周首辅一般,等到明天早朝之后,臣就会离开动身离开京城、北上前往辽东!”

  见到赵俊臣的屈服,德庆皇帝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后又交代了众位重臣几句之后,就让众人离开了御书房。

  *

  却说,赵俊臣与众人离开了御书房不远之后,他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迈步来到了周尚景的身前。

  而众位阁臣与尚书眼见这般情况之后,也皆是知趣的走到一旁,让这两位权臣单独交谈。

  随后,赵俊臣直接表态承认了自身错误,向周尚景躬身请罪道:“周首辅,您与晚辈二人今天被陛下分而治之,皆是要被迫离开庙堂中枢,让陛下在接下来一段时间彻底失去掣肘,这全是晚辈目光短浅的过错,但事到如今说什么也晚了,只希望您能指点迷津、给晚辈一次恕罪的机会!”

  ……

  ……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se.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se.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